火灾事故是现代社会危害较大、发生较频繁的灾害。据网络数据显示,2019年,我国全年共接报火灾23.3万起,亡1335人,伤837人,直接财产损失36.12亿元。其中,高层建筑发生火灾6974起,同比上升10.6%;建筑工地发生火灾2926起,同比上升5.8%。
2020年的9月才刚刚拉开帷幕,便已发生多起在建工地火灾事故:
9月1日, 重庆某工地板房发生火灾,起火点为工地板房。
9月3日,西安某在建工地发生火情,着火地点为一栋四层建筑的三楼,为木头、脚手架着火;江苏某建工地突然起火,两间工棚被火势包围。
9月4日,陕西某楼盘在建工地在做防水过程中,不慎引燃泡沫板,浓烟升至数十米高。
9月5日,山东某在建工地浓烟滚滚,有工作人员称是工地乙塑聚苯板着火,或为抽烟引起。
……
一、4大原因引发工地火灾
据统计,建筑物大火大多发生在建筑或者是修缮过程中,高层建筑施工中发生的火灾占整个高层建筑火灾的85%以上。而建筑工地容易发生火灾主要有以下原因:
建筑工地上各种木料、油漆、生活用燃料等多,使工地具备可燃条件。一些工地随意堆放材料堵塞消防车道、忽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管理、未划分明火作业区、未采取相应?;ご胧┑?,都使火灾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。
02 电气线路铺设不规范
施工现场机械化操作和用电量大,部分工地存在电气线路铺设不规范、电线私拉乱接现象严重、电气线路线径与用电负荷不匹配等问题,易引起短路引发火灾。
03 消防安全意识淡薄
在一些工地中,未按要求在相应的地方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,或存在灭火器不合格、消防通道不畅等情况,工人存在流动吸烟等问题,侥幸心理严重。
04 管理疏忽不到位
缺乏统一管理,特别是一些存在诸多分承包施工单位的项目,各施工单位各自为政,缺乏全局整体的消防安全观;未严格按照消防规范进行施工;未对工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,消防安全知识掌握较差等。
火灾的发生是复杂和突然的,工地火灾的成因也不仅限于上面所说的4点,但无论哪种原因,后果都是严重的,将对工人的生命安全、项目的财产与工期进度等造成重大损失与影响。
在2020年“保质量、赶工期、补进度”的背景下,加强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工作,避免因火灾导致的各种不良影响,显得尤为重要。
二、加强宣传教育,严格规范管理
做好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工作,保障施工环境安全,可从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、严格遵守各类消防规范、加强检查及管理等多管齐下。
下文依据瑞捷咨询在评估过程中的经验,从临时用房防火、在建工程防火、临时消防设施、可燃物及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、用火、用气管理等方面,给在建工地提供一些参考:
01 临时用房防火技术措施
? 办公用房、宿舍的防火技术措施
·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 级。当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时,其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 级;
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
· 建筑层数不应超过3 层,每层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0㎡;
· 层数为3 层或每层建筑面积大于200㎡时,应设置不少于2 部疏散楼梯,房间疏散门至疏散楼梯的最大距离不应大于25m;
· 单面布置用房时,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.0m;双面布置用房时,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.5m;
· 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疏散走道的净宽度;
· 宿舍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㎡,其它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100㎡;
· 房间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,房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.8m,房间建筑面积超过50㎡ 时,房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.2m;
· 隔墙应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顶板基层底面。
·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 级;
· 层数应为1 层,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㎡;
· 可燃材料库房单个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30㎡,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单个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㎡;
· 房间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0m,房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.8m。
? 其他防火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
· 宿舍、办公用房不应与厨房操作间、锅炉房、变配电房等组合建造;
· 会议室、文化娱乐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应设置在临时用房的第一层,其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。
02 在建工程防火技术措施
? 在建工程作业场所临时疏散通道
临时疏散通道应采用不燃、难燃材料建造并与在建工程结构施工同步设置,也可利用在建工程施工完毕的水平结构、楼梯。
临时疏散通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:
· 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.5h;
· 设置在地面上的临时疏散通道,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.5m;利用在建工程施工完毕的水平结构、楼梯作临时疏散通道,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.0m;用于疏散的爬梯及设置在脚手架上的临时疏散通道,其净宽度不应小于0.6m;
· 为坡道时,且坡度大于25°时,应修建楼梯或台阶踏步或设置防滑条;
· 不宜采用爬梯,确需采用爬梯时,应有可靠固定措施;
· 侧面如为临空面,必须沿临空面设置高度不小于1.2m的防护栏杆;
· 设置在脚手架上时,脚手架应采用不燃材料搭设;
· 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识和照明设施。
地面疏散
已施工结构疏散
不燃材料疏散
? 脚手架、支模架、防护网在规范要求
· 高层建筑、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外脚手架、支模架的架体,应采用不燃材料搭设。
· 高层建筑、既有建筑外墙改造工程的外脚手架的安全防护网,以及在建工程临时疏散通道的安全防护网,应采用阻燃型安全防护网(阻燃安全网是指续燃、阴燃时间均不大于4s的安全网)。
? 疏散指示及示意图
· 作业场所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,其指示方向应指向最近的临时疏散通道入口。
· 作业层的醒目位置应设置安全疏散示意图。
03 临时消防设施
? 灭火器
· 在建工程及临时用房的下列场所应配置灭火器: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及使用场所;动火作业场所;可燃材料存放、加工及使用场所;厨房操作间、锅炉房、发电机房、变配电房、设备用房、办公用房、宿舍等临时用房;其他具有火灾危险的场所。
· 灭火器的配置数量应按照《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》(GB50140)经计算确定,且每个场所的灭火器数量不应少于2 具。
· AB指火灾的种类:其中 A类火灾指含固体可燃物;B类火灾指甲、乙、丙类液体。前面的数字指灭火能力。
灭火器级别表
· 灭火器的最大?;ぞ嗬胗Ψ舷卤淼墓娑?。
灭火器的最大?;ぞ嗬?/span>
? 室内临时消防给水
在建工程室内临时消防竖管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:
· 消防竖管的设置位置应便于消防人员操作,其数量不应少于2 根,当结构封顶时,应将消防竖管设置成环状;
· 消防竖管的管径应根据在建工程临时消防用水量、竖管内水流计算速度进行计算确定,且不应小于DN100。
? 设置临时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在建工程,各结构层均应设置室内消火栓接口及消防软管接口,并应符合下列要求
· 消火栓接口及软管接口应设置在位置明显且易于操作的部位;
· 消火栓接口的前端应设置截止阀;
· 消火栓接口或软管接口的间距,多层建筑不大于50m,高层建筑不大于30m。
· 在建工程结构施工完毕的每层楼梯处,应设置消防水枪、水带及软管,且每个设置点不少于2 套。
· 施工现场的下列场所应配备临时应急照明:自备发电机房及变、配电房;水泵房;无天然采光的作业场所及疏散通道;高度超过100m 的在建工程的室内疏散通道;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他场所。
· 作业场所应急照明的照度不应低于正常工作所需照度的90%,疏散通道的照度值不应小于0.5lx。
· 临时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宜选用自备电源的应急照明灯具,自备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60 min。
04 可燃物及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
· 用于在建工程的保温、防水、装饰及防腐等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,应符合设计要求。
· 可燃材料及易燃易爆危险品应按计划限量进场。进场后,可燃材料宜存放于库房内,如露天存放时,应分类成垛堆放,垛高不应超过2m,单垛体积不应超过50m3, 垛与垛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2m,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;易燃易爆危险品应分类专库储存,库房内通风良好,并设置严禁明火标志。
· 室内使用油漆及其有机溶剂、乙二胺、冷底子油或其他可燃、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物资作业时,应保持良好通风,作业场所严禁明火,并应避免产生静电。
· 施工产生的可燃、易燃建筑垃圾或余料,应及时清理。
危险品集中堆放点
05 用火、用气管理
? 施工现场用火,应符合下列要求
· 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许可证;动火许可证的签发人收到动火申请后,应前往现场查验并确认动火作业的防火措施落实后,方可签发动火许可证;
· 动火操作人员应具有相应资格;
· 焊接、切割、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前,应对作业现场的可燃物进行清理;对于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,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覆盖或隔离;
· 施工作业安排时,宜将动火作业安排在使用可燃建筑材料的施工作业前进行。确需在使用可燃建筑材料的施工作业之后进行动火作业,应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;
· 裸露的可燃材料上严禁直接进行动火作业;
· 焊接、切割、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,应配备灭火器材,并设动火监护人进行现场监护,每个动火作业点均应设置一个监护人;
· 五级(含五级)以上风力时,应停止焊接、切割等室外动火作业,否则应采取可靠的挡风措施;
· 动火作业后,应对现场进行检查,确认无火灾危险后,动火操作人员方可离开;
· 具有火灾、爆炸危险的场所严禁明火;
· 施工现场不应采用明火取暖;
· 厨房操作间炉灶使用完毕后,应将炉火熄灭,排油烟机及油烟管道应定期清理油垢。
▼动火作业配置灭火器
▲ 动火作业点监护人
? 施工现场用气,应符合下列要求。
· 气瓶应保持直立状态,并采取防倾倒措施,乙炔瓶严禁横躺卧放;
· 严禁碰撞、敲打、抛掷、滚动气瓶;
· 气瓶应远离火源,距火源距离不应小于10m,并应采取避免高温和防止暴晒的措施;
· 燃气储装瓶罐应设置防静电装置;
· 气瓶应分类储存,库房内通风良好;空瓶和实瓶同库存放时,应分开放置,两者间距不应小于1.5m;
· 使用前,应检查气瓶及气瓶附件的完好性,检查连接气路的气密性,并采取避免气体泄漏的措施,严禁使用已老化的橡皮气管;
· 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工作间距不应小于5m,气瓶与明火作业点的距离不应小于10m;
· 冬季使用气瓶,如气瓶的瓶阀、减压器等发生冻结,严禁用火烘烤或用铁器敲击瓶阀,禁止猛拧减压器的调节螺丝;
· 氧气瓶内剩余气体的压力不应小于0.1MPa;
· 气瓶用后,应及时归库。
▲动火空瓶实瓶分开放置间距不小于1.5m
· 施工现场的重点防火部位或区域,应设置防火警示标识。
· 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现场临时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,对已失效、损坏或丢失的消防设施,应及时更换、修复或补充。
· 临时消防车道、临时疏散通道、安全出口应保持畅通,不得遮挡、挪动疏散指示标识,不得挪用消防设施。
· 施工期间,临时消防设施及临时疏散设施不应被拆除。
· 施工现场严禁吸烟。
结语